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对广州“限外”的穗珠民意研究

发布日期: 2013-4-18

 

 为缓解当地交通压力,广州政府拟对非本市籍载客汽车在特定时段、路段实施限行规定(以下简称“限外”)。广州和珠江三角洲民众如何看待拟议中的“限外”,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3年4月中旬,在广州市及珠三角8个城市的城区(包括深圳、肇庆、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分层随机抽样电话访问了1000位广州市民和1000位珠三角市民,进行了专项民调和研究。具体抽样、调查说明详见文后“调查与分析方法”。


 近年珠三角一体化进程迅猛,以广州为中心,主要城市间的“1小时生活圈”已初步形成。珠三角民众来穗频繁、密切,丰富了其生活。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及中心城市服务功能获得珠三角市民认可。但对广州市内交通状况,穗珠民众均多有不满。


 1、穗、珠两地交流频密,广州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得到认可

 民调显示,达75%的珠三角市民表示近两年去过广州:16%的人“经常去”,59%的“偶尔去”。

 在珠三角民众看来,广州既是旅游购物的好去处,又拥有优质的商业、教育、医疗、文娱等服务业。民调发现,珠三角市民到广州最多是“逛街购物”,比例为33%;其次是“旅游”和“探亲”,分别为28%和27%;再次是包括商务洽谈、公务办事和就职上班在内的“工作”,为25%;此外,去“读书”、“看病”及“看演出”者也有5%~10%(见图1)。



 广州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和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均受到珠三角市民的认可。民调显示,“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服务”,珠三角市民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为37%,远高于不满意者(见图2)。同时,达72%的人认同“广州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



 2、对广州市内交通状况,穗、珠两地民众均多不满

 广州城建发展十年巨变,进步显著,得到市民普遍好评,尤以“交通设施”为甚,认为十年来“越来越好”的广州受访市民多达83%,但民调也发现,市民多不满市内交通状况,2012年“道路通行状况”满意度不到三成,不满意度则达33%,且较2011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而对“车内拥挤程度”的不满感受更为突出,达到47%的高水平;尤其是地铁乘客的不满凸显,达61%,较2011年飙升20个百分点。

 珠三角市民到广州的方式,主要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比例为53%;“自己开车”的比例也不低,为38%。对广州交通困境,珠三角市民与广州市民同样深有感受。民调显示,珠三角市民对广州“市内通行”的满意度仅为26%,比广州市民的29%还要低;不满意度则达31%(见图3)。



  珠三角市民不满首要是“道路拥堵”,被选比例高达79%;其次是“公交、地铁拥挤”和“停车难”,被选比例分别为43%和44%(见图4)。此外,“道路指引不清晰”的被选比例也不低,为28%;而在交通费用水平方面,认为贵者仅19%。显然,对珠三角市民而言,广州市内交通的麻烦成本远大于货币成本。


 穗珠两地民众对广州“限外”效果均给予积极预期,珠三角市民对“限外”也多表示理解;但对“限外”支持与否,两地民众看法不一,广州支持者过半,珠三角则反对者过半。


 1、“限外”使珠三角民众赴穗更有搭乘公交意愿,从而减少入城车量

 民调显示,珠三角自驾者[①]中,有42%的人表示“限外”后去广州会不驾车而改用公共交通;还有27%的表示开车到外围再换乘公交;两者比例合计达69%,即有近七成自驾者将不再开车进城(见图5)。


 2、对“限外”效果,穗、珠两地多数市民有积极预期

 广州“限外”对缓解道路拥堵的效果,不仅超六成广州市民预期“有用”,而且珠三角市民给予肯定的比例同样高,达58%。调查还发现,不管是广州还是珠三角的自驾者、搭乘公交者[②],对“限外”效果多给予积极预期,认为“有用”者均过55%(见表1)。

 值得注意的是,穗、珠两地仍有超过三成人预期“没用”,其中自驾者持此态度的较多,分别为35%和37%。


 3、过半数广州市民支持“限外”,但反对者也不少

 民调显示,56%的广州市民表示“支持”限行外地车;不管是搭乘公交者还是自驾者的支持比例均较高,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7%和56%(见表2)。

然而,广州市民对“限外”表示“反对”者也不少,为27%,即四人中就有一人。


 4、珠三角市民多理解广州“限外”,但支持者少

 对广州“限外”,珠三角市民表示“理解”者接近五成,但表示“不理解”者也有44%。分析发现,珠三角搭乘公交者中理解的较多,为54%;自驾者中不理解的较多,为52%(见表3)。


 与广州市民多数支持“限外”不同的是,珠三角市民反对者居多,达55%;“支持”者不到三成。分析发现,自驾者、经常赴广州者中,“反对”的比例更高,分别达68%、63%;而佛山市民中“反对”者也甚多,达63%(见表4)。


 “限外”的负面影响在于,给外地人增添麻烦成本,使其减少赴穗,或转乘公交而承受“道路堵,公交挤”;影响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同时也给广州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1、方便程度广泛受影响,珠三角市民会减少赴穗

“限外”必然增加外地人员赴穗的麻烦。民调中,达81%的珠三角市民预期“限外”对“外地人去广州的方便程度”有影响,广州市民也有72%的人持此态度;而佛山市民认为“有影响”的比例更高达88%。

“限外”造成的不方便,必然会令珠三角市民减少赴穗。民调显示,36%的珠三角受访者表示“限外”后会“减少”到广州的次数,“增加”者仅5%;另有52%的表示会“没变化”(见图6)。


 进一步分析发现,商务洽谈、公务办事等“工作”事项作为城际联系的核心,将因“限外”受到很大冲击。赴穗工作者中,达48%的人表示会“减少”到广州;而赴穗“看演出”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减少者为31%(见表5)。同时,自驾者、经常赴广州者,会“减少”的比例甚为突出,分别达56%、54%;此外,佛山市民表示会“减少”的比例也较高,为45%。


 2、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受影响,佛山市民反应强烈

 “限外”不仅影响珠三角市民出行,也影响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对此,分别达63%的广州市民和66%的珠三角市民给予认同。

“广佛同城”是珠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部分,“限外”无疑使“广佛同城”进程大受影响。因此,佛山市民认为“有影响”比例明显要高,达74%。


 3、对广州的城市形象和中心城市功能造成影响

 民调显示,珠三角市民认为“限外”对“广州城市形象”和“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有影响的比例高达68%和63%,而广州市民持此态度也分别达57%和61%。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在政策制定上提出以下几点注意。

 1、政策定位要准确,目标要清楚

 “限外”的政策目标是要对外地车限行缓堵,还是做为“限牌”的配套措施,防止广州市民“外地上牌,本地使用”,两者必须界定清楚。为了堵住限牌的政策空子,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如购车信息联网,本地户口本地上牌,而不宜以“限外”进行配套。“限外”虽有防止少数广州人到外地上牌的效果,但同时也让众多正当来穗的民众增加麻烦成本。


 2、政策要精细,切忌决策粗糙

 研究已显示,民意对“限外”既有聚合点,也有明显分歧。问题的核心是平衡政策的收益与成本,平衡广州交通畅顺与外来民众麻烦加大的关系。需要认真判断,广州“限外”的必要性是否充分?限行路段、时段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会产生哪些影响?


 3、政策要试行渐进,减少社会代价

 政策实施宜采取试行渐进方式,然后总结、评估,有错则纠,有效则立,无效则止,以此减少政策成本。


 4、要以决策民主化,保障决策科学化

 好的决策,要把握民意,还要集中民智。“限外”影响着珠三角和华南地区,涉及了众多利益主体。因此,决策前应组织社会广泛讨论、协商;不仅应有广州市民参加,还应有珠三角市民参加。




 调查与分析方法:

 本报告数据源自本中心2013年4月份进行的“广州与珠三角市民看广州‘限外’”调查。本调查分为广州市民及珠三角8个城市市民(包括深圳、肇庆、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两部分,其中广州市民部分根据12个区、县级市的常住人口比例进行样本量配额,配额细化到广州市区、县级市一层,样本分布评估也以区、县级市一层为准,总样本为1000位年龄在16以上和65岁以下的广州市居民;珠三角市民部分根据8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比例进行样本量配额,总样本为1000位年龄在16以上和65岁以下的珠三角市民。

 本调查采用电话访问法收集数据。抽样框以民意中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居民电话访问源码库”建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家庭电话号码为样本。调查中同时采用“最近生日法”,邀请被抽中家庭中生日最靠近访问当天的成年人接受电话访问,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本次调查样本范围覆盖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受教育程度的城镇居民,符合人口基本特征。

 除了抽样误差之外,问卷用语及实际操作均可能对民调结果产生影响,如加大误差或引起偏见。

 具体抽样方法请参见本中心网站(www.c-por.org)上“我们的方法”;完整数据请查阅本中心网站“数据库”。



[①]珠三角自驾者,是指自己开车去广州的受访者。下同。

[②]广州搭乘公交者,是指日常出行以乘坐公共交通为主的受访者;广州自驾者,是指日常出行以自己开车为主的受访者。珠三角的搭乘公交者,是指乘坐公共交通去广州的受访者。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