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深度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民调报告>2021年民意盘点

2021年民意盘点

发布日期:2022-02-25


2021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复杂多变,对社会民生的影响持续加深。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在开展民意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归纳,分析反映特殊背景下的社情民意特点。


一、防疫工作获市民持续好评

本地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获得市民持续高度评价,满意度近两年均超过九成,2021年达96%,其中明确表示“满意”的受访市民达79%,即大多数给予满意评价。在多年民调中,政府工作评价达到如此高的满意水平非常罕见。可见,虽然疫情反复,2021年5、6月本地再次爆发疫情,但广州短时间内打赢了疫情保卫战,获得市民广泛好评。

与此相关,市民对卫生健康方面的评价再上一个台阶,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从2020年的59%升至2021年的64%,市容卫生从64%升至70%(见图1)。


二、社会秩序、治安、环境及消费安全的评价整体上升,市民对生活感到安心

近年社会环境整体改善,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生态环境和消费安全等民生安全相关指标,市民满意度与2020年相比均上升了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升至86%和90%,生态环境和消费安全升至75%和68%。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也有67%(见图2)。市民对物价水平的不满趋缓,不满意度降至22%,满意度升至42%,首次突破四成。


三、疫情对民企冲击进一步加深,民企预期悲观、关门结业意图明显上升,盼政府加大纾困力度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民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评价持续下降,满意度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降至33%,在城市状况所有指标中倒数,而且是本次追踪民调中唯一评价持续下降的指标。

近两年关于疫情影响的追踪调研显示,疫情对企业冲击的波及面进一步扩大、严重程度进一步加深,调研中受到冲击的民企比例由2020年的84%增至88%,其中经营明显变差的民企多至61%;由于没生意做,民企面临的资金周转困难比2020年还严重,有困难的民企比例由38%增至55%。一波又一波的疫情让社会、企业和民间的财力一波又一波地消耗,一些企业已衰竭。企业和民众预期悲观、缺乏信心的问题凸显,认为经营会改善的民企只有39%,与2021年初相比大幅下降32个百分点。面对反复的疫情,越来越多企业经营者看不到出路,宁愿及早结业、止损,多至38%的民企表示如果本地再发生疫情将难以维持经营,关门结业意图明显上升。

从市民观感来看,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疫情下社会主要矛盾,由于2020年针对企业的全面纾困政策逐渐取消,这一主要矛盾没有缓解,反而还在加重。调研过程中,民企普遍希望政府以比防疫更大的力度、比2020年更大的力度恢复经济、助企纾困,着力帮助企业缓解疫情造成的资金链困难。


四、电动车乱象严重危害社会,急需根治

近半年来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数量爆发性增长,违章乱象、扰乱交通秩序、交通事故和自燃起火事故频发等社会问题愈演愈烈。

1、电动车危害市民出行安全。在中心城区,76%的大部分受访市民认为电动车比其他车辆更容易造成交通意外,而且几乎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亲身遭遇过电动车引发的交通意外,其中有7%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遭遇过电动车引发的交通意外并因此受伤,17%的人表示遭遇过类似意外、没受伤,两者合计为24%。

2、电动车还成为“城市炸弹”,危害市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近一年来广州发生多起电动车起火、自燃事故,造成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据媒体报道,广州电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市民对城市里有多少“炸弹”会随时燃爆深感忧虑。

3、电动车严重扰乱交通秩序,降低城市通行效率。一辆电动车上路占用整条机动车道,而且违规乱象多,明显降低道路通行速度。近期市内主要路段重新设置非机动车道并大规模加装铁栏杆、压缩机动车道,不仅进一步降低城市通行效率,还让许多市民以为广州解禁电动车、不再坚持“公交优先”发展。

对电动车加强有效治理已成主流民意,多达83%的中心城区市民期盼加强对电动车有效治理。对于如何有效治理,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1、中心城区必须坚持“公交优先”,在最繁忙、最需要维护交通秩序的区域或路段上,必须大胆、有效运用“禁”“限”手段,不能因电动车上牌了、带头盔就可以随意上路。2、政府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抓住问题的“牛鼻子”,加强“源头治理”,从快递、外卖配送企业入手,把这些企业纳入运输行业的统一管理,要这些企业在取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成为电动车治理的主体,积极参与到治理中。3、广州一直坚持“公交优先”发展、限制私人交通,由于充分考虑了城市根本利益、群众的整体利益,因此得到广大市民支持,当前交通治理政策须尊重城市治理的历史,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谨防破坏性“建设”。


五、教育、养老服务与市民期盼存较大差距,市民对养老、孩子读书多感焦虑

“一老一少”服务现状与市民期盼存在较大差距,评价在各项公共服务中居后(见图3)。


教育服务的满意度近两年均在55%左右,2021年为54%,与医疗服务相比明显低了10个百分点。据市民反映,学位不足、读书贵问题仍然突出,而且学生作业多而休息不足、老师布置家长作业等情况多见,学生和家长双双背负沉重的学业负担;对于孩子读书升学,近七成学生家长感到焦虑,近五成家长担忧教育费用负担会影响孩子升学。在市民看来,优质教育的机会仍不平等,廉价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期盼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不足五成,为48%,评价多年来在各项公共服务中均居末,而且落后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疫情下养老服务供给大受影响,市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对服务价格,市民承受力不高,较多市民认为目前服务收费高,过半数人希望每月花费在3000元以下。对自身的老年生活,47%的近半数市民感到担忧。


六、相关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依然顽固、突出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2021年党政机关重点工作之一,但市民反映在落实相关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严不实、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

疫情下相关部门在恢复经济、助企纾困的工作中,对企业和群众的所忧、所盼了解不深入、不透彻,导致相关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不接地气,不贴合群众的实际诉求;工作中不仅存在重过程不重结果、空喊口号等问题,而且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鲁,经常“一刀切”、不切实际。由此,疫情下为群众办实事、助企纾困的成效大打折扣,多至55%的受访民企表示没有从助企纾困政策中得到实际援助,而得到援助的企业表示,纾困政策扶持力度小、惠及范围小,对企业帮扶作用极为有限。在市民看来,营商环境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助企纾困等许多政策,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但是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却由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问题,导致实事没办成,还损害了市民利益,让市民产生剥夺感、受害感。

城市治理工作中,也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民调中,超九成受访者表示遭受噪音扰民的影响,但绝大多数人没有去投诉,原因是投诉了也没用,受访者反映相关部门工作走过场、搞表面功夫,抱着跟进了就是解决处理了的态度,只求留痕、向上级交差,不是真正维护市民利益、为市民解决问题;各部门之间还踢皮球、推诿扯皮。市民表示,与扰民乱象相比,这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更让人揪心、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