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问题食品频发,市民普遍不满
——“广州食品消费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之三

发布日期:2011-7-30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11年6月进行了“广州市食品消费安全感调查”,以入户方式成功访问了广州市十二个区(县级市)的1000位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的居民。调查发现,市民对食品消费安全状况普遍不满,问题食品造成的伤害面甚大。 

        一、市民对食品消费安全状况不满意见突出。

       对当前食品消费安全状况,市民的不满意度高达53.6%。“2010年广州社会状况公众评价调查”的51项指标中,仅“收入差别”、“物价水平”、“市内道路状况”3项不满意度超过50%。从动态来看,认为近一年来食品消费安全状况有不同程度恶化,超过了认为有改善的比例(见表1)。


        据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2010年度广州市消费者报告》所述,“2010年度,广州市工商局、市消委会通过‘12315’共接听受理消费者关于食品、饮料、烟酒、保健品类咨询投诉共12453宗,同比增长了217%,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本次市民的评价印证了这一严峻形势。


       二、学历高、收入高、居住时间长的群体不满更甚。

    交互分析显示,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居住时间越长的人,对食品消费安全状况的不满意度就越高。居住十年以上、高收入、本科及以上三个群体的不满意度均在五成七以上;较一年以下、低收入、初中及以下群体分别高出近25个百分点(见表2)。

 

        三、“问题食品”伤害面大,涉及类型广。

        调查显示,在近一年的食品消费中,遭遇过问题食品的受访者[①]一共有197人,占总受访人数的19.7%,平均5人就有一人遭遇过。调查受害人次共287次,即不少受访者曾遭遇问题食品的次数在两次或以上。

        从问题食品类型看,涉及种类较多,尤为集中在“奶及奶制品”,其次是“糕点、饼干”、“畜肉(猪牛羊)”(见表3)。

   

        从购物渠道来看,“大型超市、百货商店”是市民购物的主渠道,问题食品相对集中(见表4)。


        从受害的程度来看,以“精神损伤”最为集中,被选比例为59.0%;其次是“经济损失”,被选比例为52.7%;“身体伤害”为48.0%。

        对于受害后采取的措施,高达91.7%的人没维权,主因是“损失不大”(54.8%)、“维权麻烦”(53.8%),其次是“维权作用不大”(25.3%)。有维权的受害者为8.3%,维权方式以“与经营者交涉”为主,被选比例达88.2%。而选择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的比例较低,为23.5%。


        四、遭遇过“问题食品”的市民不满更高。

      “问题食品”受害者对食品安全状况的不满意度达到71.6%的高位,高出总体不满意度达18个百分点(见表5)。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现状已仍然严峻。但需指出的是,鉴于检测手段局限和信息不对称,市民一般只能以卫生问题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而对违规使用添加剂之类的问题食品并不能有效判别。因而,市民能够察觉的,或许仅是局部。

   (执笔人:张晓浩  课题组成员:王文俊 刘荣新 张晓浩 周鹏 魏惠燕)


[①]以下简称“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