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专   题

价格调控民调专题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专题>物价变化问题公众评价调查

物价变化问题公众评价调查

发布日期:2007-10-29
 
       据广州市物价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州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8月同比上涨4.6%,虽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全国8月CPI同比上涨6.5%),但为广州今年月度最高涨幅,同时刷新广州四年来月度最高涨幅纪录。为了解市民对近期物价变化的看法以及物价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07年9月进行了物价变化问题公众评价的专项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访问了广州市越秀、荔湾、白云、海珠、天河、黄埔六个区的1006位不同年龄、职业、收入的市民。

       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八市民对近期广州物价上涨反映强烈,对目前物价水平的不满意度达六成二,可接受度只有三成五。八成七市民认为物价变化影响自己生活水平,超过五成人表示会减少消费。六成二市民表示能够承受目前物价上涨幅度。值得注意的是,弱势群体如离岗、无业、失业人员、临时工以及低收入者,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明显不足。七成七的市民预期来年物价仍会上涨,近七成人担心自己生活质素受影响。物价问题已成为市民希望政府解决的首要经济问题。


       一、市民对物价变化的总体评价

     (一)绝大多数广州市民对近期物价上涨反映强烈,其中七成一的人认为“显著上涨”

       调查显示,98.3%的受访市民普遍感受到近期广州物价的上涨,其中,认为“显著上涨”的比例达到71.1%,认为“有所上涨”的为27.2%;认为物价“没变化”或“有所下降”的比例合计不到1%。与2004年同类调查相比,认为物价上涨的人数比例上升了15.4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物价“显著上涨”的比例更增加近30个百分点。可见,市民对这轮物价上涨反应强烈。

 

    (二)本轮物价上涨以“食品”涨价为龙头,“住房/居住”价格涨幅紧随其后

       调查显示,市民认为“食品”涨价最为明显,被选比例高达94.6%,排在价格涨幅榜的首位。本次调查同时发现,90.9%的受访市民表示今年以来在购买食品方面的支出“有明显增加”或“有一定增加”,其中,88.3%的人更认为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变化而导致了支出的增加。可见,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这轮物价上涨的影响是最大的。

       紧随其后的是“住房/居住”的价格上涨,被选比例为77.5%。民意中心相关调查发现,受访市民对“商品房消费”的不满意度”不满意度:即表示“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比例之和,下同。达到60.5%,比2006年同类调查数据(2006年的不满意度为45.4%),高出了15.1个百分点;而满意度满意度:即表示“满意”与“比较满意”的比例之和,下同。仅为9.0%。房价虽然不纳入CPI计算范围,但一路飞涨的房价,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甚大。

       除此之外,医疗保健、日用品、教育、交通、通讯、娱乐、衣着等方面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被选比例在37.0%~9.2%不等。

       本次物价上涨特点,是以食品涨价为龙头,住房/居住紧随其后,推动了整体物价上涨。从广州物价局公布的统计数据看,食品、居住、医疗保健、日用品这些方面今年上涨幅度较为明显,其中以食品涨幅最高,可见市民的具体感受与统计数据是基本一致。

 

     (三)受访市民对目前物价水平的不满意度高达六成二,大大超过了可接受度

       调查显示,对目前物价水平,受访市民的不满意度达到62.7%(表示“不太满意”的比例为33.3%,表示“不满意”的为29.4%),与2006年同类调查数据相比,大幅上升了30.9个百分点(2006年的不满意度为31.8%);今年满意度仅为10.2%(表示“满意”的比例为1.8%,表示“比较满意”的为8.4%),可接受度可接受度:即表示“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比例之和,下同。为35.8%(表示“一般”的为25.6%),不满意度大大超过了可接受度26.9个百分点。另外,今年的满意度和可接受度也分别较2006年下降16.8和31.8个百分点(见表1)。

表1:2004年以来,受访市民对广州物价水平的评价(%)


       二、物价变化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一)八成七受访市民认为物价变化影响自己的生活水平

       面对持续的物价变化,八成七的受访市民认为已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水平,其中,认为“有明显影响”的比例为35.2%,认为“有一定影响”的达到52.1%;而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的比例合计仅11.9%。

 

     (二)过半数受访市民表示因物价上涨会减少消费,主要减少食品、衣着、娱乐、居住、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

       调查发现,由于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对不少市民的消费意欲产生一定影响。54.7%的受访市民明确表示会减少消费,27.6%的人表示不会减少消费,另有17.7%的人表示“难说”。这表明,物价上涨已抑制了市民的消费意欲,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需求”。

        至于具体减少哪些方面消费,“食品”类被选比例最高,为57.0%,其次是“衣着”、“娱乐”,被选比例分别为49.7%、49.2%;再次是“居住”、“日用品”,被选比例分别为36.2%、30.2%。虽然三成以上市民认为“医疗保健”、“教育”涨价明显,但因“医疗保健”、“教育”属于“刚性”消费,市民无法减少这些方面的消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民的生活压力。

    交互分析显示,表示会减少消费的人群中,收入在800~3000元的人所占比例最大,为59.5%;其次是800元以下收入人群,占21.8%。可见这一轮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消费影响更大。


      (三)六成二受访市民不同程度地表示能够承受目前的物价上涨幅度

        市民对于目前物价上涨幅度,表示“可以承受”的比例为9.3%,表示“勉强承受”的为53.5%,比例合计为62.8%;表示“不能承受”的比例为31.8%。

        过半数市民之所以认为“可以承受”或“勉强承受”这轮物价上涨,从原因分析来看,首先,广州是全国最早实施物价改革的城市之一,物价放开多年,市场发育较成熟,广大市民对市场经济下的物价波动,有相对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其次,这次调查也显示,能承受物价变化的人群多以开源节流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控,一是减少消费,他们中有47.5%的人表示会减少消费;二是参与理财性投资,减少物价上涨的影响,43.7%的人表示“购买基金”,30.6%的人“购买股票”(见表2)。

表2:承受力不同的受访市民群体消费储蓄投资行为的比较(%)


 

      (四)物价上涨对弱势群体影响面广,亟须政府重视和解决

        交互分析显示,这轮物价变化对弱势群体,包括离岗、失业、无业人员,散工、临时工、钟点工及低收入人群的影响面更广。该群体认为物价变化对生活水平有影响的比例均超过九成,并高出受访总体6至10个百分点(见表3)。

表3:不同的受访市民群体对物价变化是否影响自己生活水平的评价比较(%)


 

        虽然多数市民对物价上涨有一定的承受力,但弱势群体的承受力明显不足。该群体表示无法承受物价上涨的比例为48.1%~65.5%不等,比受访总体高出16至34个百分点左右(见表4)。

        这表明,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和解决此次物价上涨中这些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


表4:不同的受访市民群体对涨价承受力的态度比较(%)

 


      三、对物价变化的预期及对政府的希望

     (一)七成七受访市民预期未来一年物价仍会上升

       受访市民对明年物价预期不乐观。七成七的人认为未来一年的物价会上升,其中认为“会显著上升”的为21.4%,认为“会有所上升”的为56.0%;表示“没变化”的为3.1%,只有7.4%的人认为“会有所下降”或“会显著下降”。另有12.1%的人表示“难说”。

      (二)近七成人不同程度担心自己生活质素受物价变化影响

        对于仍会不断上涨的物价,多数受访市民不同程度担心自己生活质素受物价变化所影响,其中表示“担心”的比例为38.2%,认为“比较担心”的为31.0%,合计达到69.2%;而表示“不太担心”或“不担心”的比例合计不到一成,为9.8%。

     (三)物价问题成为市民希望政府解决众多经济问题的首位

       民意中心相关调查显示,在市民希望政府解决或改善众多经济问题中,物价问题从2006年的第五位跃升至今年的第一位,也是近五年来的最高排位(见表5)。联系市民对物价水平的不满意度高达六成二,且认为生活受影响的人数比例更占了八成七,可见物价上涨已成为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物价问题与老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政府对物价问题要从解决好民生问题的高度出发,拿出切实办法来解决,尤其要处理好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


表52003年以来,受访市民希望政府解决或改善物价问题的评价比较(%)

 


                        (物价变化问题公众评价调查课题组,执笔:梁幸枝  社会学硕士)?


附:

调查样本背景资料

1.性别:男:52.3% 女:47.7%

2.年龄:18~29岁:30.2% 30~44岁:37.4% 45~59岁:24.2% 60岁以上:8.2%

3.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17.7% 高中/中专:34.8% 大专:21.9% 本科:21.3% 硕士及以上:4.3%

4.职业:公务员:2.5% 事业单位人员:16.7% 公有制企业管理者:4.7% 公有制企业员工:9.9% 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者:2.8% 非公有制企业员工:11.9% 专业技术人员:7.0% 私营企业主:2.6% 个体户:3.9% 自由职业者:12.3% 离、退休:8.9% 家庭妇女:2.4% 学生:4.8% 社会团体工作人员:0.2% 散式/临时工/钟点工:3.2% 离岗/失业/无业:4.5% 农民:0.2% 其他:1.5%

5.月均收入:800元以下:17.8% 801~1499元:25.5% 1500~2999元:29.1% 3000~4999元:17.4% 5000元以上: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