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报告
社会生活民调
自谋事业者、高学历者、“90后”的生活感受为好
—2011年“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民调报告之三
发布日期:2011-12-8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11年11月进行了“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民调,以分层随机抽样,电话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共2001位市民,调查了受访者当前个人生活的感受。本报告主要比较不同职业和就业方式的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生活感受。
各种就业和职业人群的感受比较
本项调查,按就业方式将受访者划分为“自谋事业者”人群,主要指私营个体业主、独立谋生的法律、会计等专业人士和文化艺术等自由职业者;“公职就职者”人群,主要指党政事业单位聘用和合同雇佣人员;在商业机构的就业人员,又划分为“国企就职者”、“外企就职者”和“民企就职者”人群,主要指国有、外资、民营企业雇佣人员;“非稳定就业者”人群,主要指散工、临时工、钟点工和失业、无业人员;“离退休者”人群,即离退休人员。
在23项生活感受的指标中,以上不同人群评价差异比较大的方面如下:
调查显示,“自谋事业者”对生活的感受最好,23项指标中13项的满意度居首;但在生活服务和社会参与方面的感受相对显差,“社会福利与保障”、“看病就医”的评价为负面。其次为党政事业单位的“公职就职者”,有6项指标的满意度居首,全部指标的评价为正面,满意度高于不满意度;不满意度仅三项超过20%。再次为“离退休者”,有4项满意度居首。“非稳定就业者”的生活感受最差,21项指标的满意度最低,10项指标的不满意度超过满意度,评价负面。在商业机构的人员中,“国企就职者”的全部评价均为正面,生活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外企就职者”和“民企就职者”。而“外企就职者”的感受显著差于“国企就职者”,但略高于“民企就职者”。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感受比较
本项调查划分了“初等学历者”人群,即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中等学历者”人群,即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技、中专等水平;“中高学历者”人群,即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为大专、高级职业学校等水平;“高等学历者”人群,即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在本科以上。
调查发现,按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比较,差异最为显著的是,“高等学历者”的感受明显好于其他人群,19项指标的满意度居首,而其他人群之间不存在规律性的差异。差异较大的指标情况见表2。
数据显示,在“个人收入水平”、“个人生活质量”、“个人谋生与事业发展机会”、“学习进修”方面,“高等学历者”的领先差距较为明显,显然,个人的知识含量对这些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意思的是,在“邻居关系”和“交通出行”方面,“初等学历者”的感受要明显强于“高等学历者”。需要指出的是,学历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十分显著,“初等学历者”和“中等学历者”对“个人收入水平”的评价,均呈明显的负面,不满意的人更多;而“高等学历者”中,持满意评价的人多于不满意者22个百分点。
不同年龄人群的感受比较
本项调查,按16-18岁、19-25岁、26-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的标准,将受访者划分为不同年龄组别。从社会状况来看,16-18岁的人,属“90后”尚在校读书的学生;19-25岁的人,既有刚进入工作者,也有在校读书者,可称之为“准80后”;26-30岁的人,属“80后”,通常已工作数年,且在人生的婚育阶段;31-40岁的人,属“70后”,通常已进入人生发展的加速期;41-50岁的人,属“60后”,通常已进入人生发展的高峰期;51-60岁的人,属“50后”,通常人生发展已定型;60岁以上的人,则基本处于退休状态。
调查发现,“90后”、“准80后”对生活的感受最好,其次为60岁以上人群;而从完全进入谋生拼搏的“80后”、“70后”、“60后”和“50后”开始,生活感受则有明显的梯度下降,主要指标比较见表3。
——“90后”的生活感受,明显超过其他人群,除“个人收入水平”外,其他指标的满意度均超过40%,18项指标的满意度超过了50%;不满意度最高的为“交通出行”和“个人收入水平”,仅17%和11%,其余指标均不超过10%。看来,严酷的考场竞争,并未影响他们的灿烂生活。有趣的是,该人群对“个人财产水平”的满意度明显领先;或许,有个好的手机、再加上一台电脑,他们的财富感已油然而生。
——“准80后”处于从考场到职场的转折期,开始体味谋生的艰难,生活感受比“90后”明显下降,但总体仍好于其他人群。尤其是在“个人谋生与事业发展机会”的感受上,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显示了该人群对未来满怀希望。
——“超60岁”的老年人群多项感受良好,“个人收入水平”与“交通出行”指标的满意度居首,“个人权利实现”、“个人住房”、“社会福利与保障”、“看病就医”、“个人价值实现”的满意度均排位第二,显示出老年生活的满足感。该人群不满意度最高的是“看病就医”,为28%。
——“70后”、“60后”和“50后”,均处于职场拼搏、发展生计的阶段,生活感受普遍差于上述年龄人群。相比较,“60后”的生活感受最差,满意度普遍较低,不满意度普遍又较高,对“个人财产水平”、“个人收入水平”、“社会福利与保障”、“看病就医”等重要事项的评价均呈负面。“个人健康”的满意度排位最低,“个人谋生与事业发展机会”的不满意度排位最高,凸显“60后”的人生辛劳和一些人难以进步的困境。“70后”的感受比“60后”仅略好一些,较为突出的是对“个人收入水平”的满意度明显高于“50后”、“60后”、“80后”人群;但“社会福利与保障”、“看病就医”和“个人诉求表达机会”的评价呈负面,社会参与的两项指标的满意度排位均最低。“50后”的感受略好于前两者,但在谋生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的人生价值感受的“个人谋生与事业发展机会”、“个人得到的社会尊重”和“个人价值实现”三个方面,满意水平却均低。
——“80后”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群体,他们对生活感受的特点,一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满意水平在各人群中最低,较“准80后”大幅跌落16个百分点;二是“交通出行”、“看病就医”、“个人住房”、“社会福利与保障”等个人生计的重要事项,满意度处于各人群排位最低和次低的水平,而“个人住房”、“交通出行”、“公共事务参与机会”的不满意度又是排位最高的。显然,“80后”困扰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务,学生时代的意气风发已被房子、车子、孩子、票子淹没,人生价值的感受跌至低点。
结 语
在“北上广”,拥有个人资源而又勇于自谋发展的人,拥有最好的生活感受。常被人们称之为“体制内”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也为就职者提供了感觉优越的生活待遇。
生活感受最糟糕的是“非稳定就业者”,体制外和社会边缘处境,致使他们积累了诸多的不满。更加糟糕的是,他们对“个人诉求表达机会”的满意度仅16%,是排位最低的指标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资企业或总部最集中的“北上广”,外企就职者的生活感受并无优越性,一些方面较民企还要差,以至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满意水平,仅略高于那些零散工和钟点工。
知识拥有量是在“北上广”拥有良好个人生活的立足基础。是不是本科学历,俨然成为个人生活状况的重要分际。
在“北上广”,尚未进入或者已经退出个人谋生生涯阶段的人群,生活感受是最好的。而一旦进入这一阶段,面对谋生的竞争和压力,即使是在中国顶端的城市,人们生活感受也顿现落差。
调查与分析方法:
本报告数据源自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1年11月份进行的“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评价”调查。本调查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传统老城区和已形成都市形态的新城区90%以上的街道及镇。总样本为2001位年龄满16周岁及以上的市民,各市样本量按调查范围内常住城镇人口比例配额,在95%的抽样置信度下,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2.2%。
本调查采用电话访问法收集数据。抽样框以民意中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居民电话访问源码库”建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家庭电话号码为样本。调查中同时采用“生日法”,邀请被抽中家庭中生日最靠近访问当天的成年人接受电话访问,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本次调查样本范围覆盖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段、受教育程度的市民,符合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人口的性别、年龄基本特征。
调查由受访者对指标进行“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的评价选择,并以满意度 、可接受度、不满意度进行评价特性分析。满意度为选择“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之和;不满意度为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之和;可接受度为选择“满意”、“比较满意”与“一般”的受访者比例之和。
本次报告着重分析不同就业方式、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人群的评价特点。就业方式划分依据:1、“自谋事业者”人群,主要指私营个体业主、独立谋生的法律、会计等专业人士和文化艺术等自由职业者;2、“公职就职者”人群,主要指党政事业单位聘用和合同雇佣人员;3、“国企就职者”人群指国有企业雇佣人员;4、“外企就职者”人群指外资企业雇佣人员;5、“民企就职者”人群,主要指民营企业雇佣人员;6、“非稳定就业者”人群,主要指散工、临时工、钟点工和失业、无业人员;7、“离退休者”人群,即离退休人员。受教育水平划分根据:1、“初等学历者”指初中及以下的人;2、“中等学历者”指高中、中技、中专的人;3、“中高学历者”指大专、高职的人;4、“高等学历者”指本科及以上的人。年龄划分依据:“90后”指16-18岁的人;“准80后”指19-25岁的人;“80后”指26-30岁的人;“70后”指31-40岁的人;“60后”指41-50岁的人;“50后”指51-60岁的人;“超60岁”指60岁以上的人。
除了抽样误差之外,访问用语及实际操作均可能对民调结果产生影响,如加大误差或引起偏见。
具体抽样方法请参见中心网站(www.c-por.org)上“我们的方法”;完整数据请查阅中心网站“数据库”。
(项目负责人:黄庆均 执笔人: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