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报告
社会生活民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民调报告>“精英”与“草根”生活感受的分化
“精英”与“草根”生活感受的分化
——2011年“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民调报告之二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11年11月进行了“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民调,以分层随机抽样,电话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共2001位市民,调查了受访者当前个人生活的感受。本报告对受访者进行收入分层,主要运用“满意度”和“不满意度”两个尺度,比较不同层级的市民生活感受。
收入感受的分层
本次调查设定的收入分层方法为:以1、2、3……10确定10个分值,代表当地收入水平从低到高的10个数量等级,由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个人收入进行分值选项,从而确定受访人群的收入层级划分。采用这一独特方法的考量在于:首先,从理论上讲,个人的生活体验和观察,会使个体形成社会阶层和群体的认受性,从而会在行为和心理上与认受的群体保持相对一致;作为民调需要的社会分层,并不在于简单的计算和区分人们的实际收入和物质拥有,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个体受众界定。其次,从实践上讲,用客观物质及货币计量,中国社会的分层在统计上极难实施,各地情况参差,隐性收入和非货币的“单位待遇”,都使计量难以操作或严重失真。本研究设定的方法,理论上符合社会心理规律,实践上简单易行,结论更真实。
本次民调在剔除对收入分值选项表示“难说”者和学生受访者后,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已形成了“花瓶型”的社会结构,这既不同于落后社会的“金字塔型”结构,又不同于发达社会的“橄榄型”结构。“花瓶型”社会结构比“金字塔型”结构有更大的中等收入阶层,社会低层已经收窄至明显少于中等收入人群;而与“橄榄型”社会又不同的是,低端和中低端人群仍有一定数量,且大于高、中高人群。
根据本次调查的方法和数据,绘制的“北上广”收入分层社会结构图如下(见图1)。
为了便于研究及减少统计误差,本研究将10个分值按2分一组进行合并,得出受访者5组收入分层,分层人群占总受访人群的比例(见表1)。
数据显示,收入水平自我评价处于“北上广”中等水平的受访者达到42%,人数最多;中等、中低、中高三层的人数比例,加总已达八成;但低收入水平的还多达16%,高收入的仅3%。
调查发现,低收入阶层的成份主要为机构就业中的普通工人、职工和职员,零星就业人员,无业和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且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中等收入阶层的成份则以机构就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多,自己经营生意或事业的人明显增多,学历较高,年龄以中青年为主。高收入阶层的成份多为机构的高中管人员和自己经营生意或事业的人员,多处于壮年期以上,学历呈高、低两极化。
需要强调的是,民调采用的抽样方法,必然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抽样误差;因此,这里提供的主要为社会结构的总体判断,具体各阶层比例的精确性会与社会实际状况存在误差。
各层人群生活感受的对比
依据本项民调研究设计的生活感受七个方面,按照收入分层为组,省略感受“一般”和“难说”的选项,进行各阶层满意度与不满意度的评价对比如下:
一、在基础生活感受方面,阶层满意水平差异明显。首先,差异最大的是“个人财产水平”和“个人权利实现”,高低差值均达到64%;在“个人健康”方面,低收入阶层的满意度最高,也仅35%,比高收入阶层少了46个百分点。其次,低、中低收入阶层对“个人财产水平”和“个人权利实现”的感受评价,均为负面,不满意度大于满意度(见表2)。
二、在个人安全感受方面,低收入阶层评价不低;其他阶层的满意感受更显著好,中等收入阶层的满意度已超过六成(见表3)。
三、生活条件感受的高低阶层满意度差异最为显著。首先,低收入阶层在3项指标上均为负面评价,不满意度明显高于满意度,尤其是“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满意度高达63%,为所有指标中最高者。其次,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与保障”的评价均呈负面。再次,中等收入阶层除“个人住房”的满意度达到48%的较高水平,其他两项指标的满意水平均不高,与高收入阶层也有显著的落差(见表4)。
四、生活服务感受方面,阶层差异相对较小。其中“交通出行”和“资讯信息获取”的差距小,“看病就医”的差距大。需要指出的是,低收入阶层不仅“看病就医”的满意度低,且“学习进修”的满意度更低,仅14%,这显然不利于该阶层人员改变自身处境;此外,各阶层对“学习进修”的满意水平也均低。有意思的是,在“交通出行”方面,低收入者的满意水平高,与其他阶层差距最小,看来,更多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使低收入者免除了不少交通拥堵、公交拥挤的烦恼(见表5)。
五、人际关系感受的阶层差异最小,即使是低收入阶层,也有着甚高的满意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低收入阶层对“婚姻关系”不满者达到8%,比其他阶层明显要多(见表6)。
六、社会参与感受各阶层的满意水平均低。高收入阶层的满意度在60%左右;而低收入及中低收入阶层的满意度均不超过20%,中等收入阶层的满意度仅24%,亦明显偏低(见表7)。
七、人生价值的感受,不同阶层间的差异,也最为显著。三项指标高、低收入阶层的满意水平,相差在50个百分点以上。低收入阶层对“个人谋生与事业发展机会”和“个人价值实现”,均为负面的评价。数据显示,各阶层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感受均要较差,低收入阶层尤甚。除此之外,中等收入以上的阶层,均有良好的人生价值感受(见表8)。
以上是各阶层在生活感受七个方面的对比。在本调查23项指标中,“个人收入水平”、“个人财产水平”、“个人权利实现”和“个人价值实现”是个人生活的核心事项指标,恰恰就在这些方面,不同阶层的满意水平落差最大,高低两极差距超过了60个百分点。“个人收入水平”高收入阶层81%的满意度与低收入阶层8%的满意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见图2)。
各层人群生活感受的特点
处于中国高端城市的社会顶端,“北上广”高收入阶层的生活感受甚为优越。全部指标的满意度在59%以上,满意度超过70%的指标有17项,满意度超过80%的指标有11项。该阶层不满意度最高的为“看病就医”,仅12%;“个人收入水平”、“社会福利与保障”、“交通出行”、“个人诉求表达机会”均为10%,其他18项指标的不满意度低于10%。显然,“北上广”精英生活的优越感受具有显著的同一性。
中高收入阶层的生活感受也显著为好,满意度超过50%的指标达到20项,满意度超过70%的指标有9项。不满意度最高的为“看病就医”,仅19%;“个人住房”、“个人诉求表达机会”、“社会福利与保障”和“交通出行”的不满意度分别为11%、13%、15%和17%,其他18项指标的不满意度均低于10%。
中等收入阶层有着良好的生活感受,但比高、中高收入阶层要低了一个水平。首先,在23个指标中,全部指标可接受度超过70%,满意度都超过了不满意度。其次,满意度超过50%的指标为11项,除了在人际关系和个人安全各方面有着很高的满意水平外,该阶层对“个人健康”、“个人生活质量”、“个人住房”、“交通出行”、“资讯信息获取”、“个人得到的社会尊重”和“个人价值实现”,满意度均在五成上下。再次,该阶层生活感受的不满水平低,不满意度仅“看病就医”为25%;“社会福利与保障”的不满意度为20%,其余均不足两成。
中低收入阶层的感受虽逊于中等收入阶层,但也尚可。首先,全部指标的可接受度都在57%以上;其次,满意度高于不满意度的指标达到16项;再次,满意度在50%以上指标也有5项。该阶层感受明显差的主要有“个人财产水平”、“个人收入水平”、“社会福利与保障”、“看病就医”、“个人诉求表达机会”,不满意度均高于满意度,感受评价为负面;必须强调的是,这五项指标均为个人生活的重大事项,负面评价对该阶层的社会态度影响不可低估。对“看病就医”、“个人收入水平”、“社会福利与保障”和“个人诉求表达机会”四项指标不满意度超过三成,分别为41%、40%、34%和31%。
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感受显著转差。首先,该阶层10项指标的满意度低于20%;“个人收入水平”和“个人财产水平”的满意度仅8%和9%,“个人权利实现”、“社会福利与保障”、“学习进修”、“看病就医”、“个人诉求表达机会”、“公共事务参与机会”、“个人谋生与事业发展机会”及“个人价值实现”等重要指标,满意度均不超过20%。其次,不满意度大于满意度的负面评价指标多达10项,比中低收入阶层增加了一倍,显示在这一阶层里,有更多的人对生活更多的方面,有更多的不满感受。再次,该阶层不满意度超过三成的指标有7项,在四成以上的指标有5项,均比中低收入阶层多了3项,“个人收入水平”不满意度达到了63%。另一方面,虽然该阶层总体评价显差,生活感受不满的方面多,但21项指标的可接受度达到或超过了50%,12项指标的满意水平高于不满水平,总体感受评价仍呈正面。
结 语
“北上广”作为中国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已经形成“花瓶型”的社会结构,这一方面显示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又意味着社会仍处于转型之中。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收入分层的生活感受纵向对比,差异广泛而显著。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阶层生活感受差距最大的主要是生活条件和人生价值方面;二是各阶层普遍对人际关系感受好,对社会参与感受较差;三是占人口比例最多的中等收入阶层,总体有着良好的生活感受,但离高收入阶层远一些,距低收入阶层近一些。
处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的社会顶端,精英阶层对生活有着一致的优越感受;然而,草根阶层却对生活形成了诸多负面感受,如此的截然不同发生于同一个“北上广”,让人难以置信,却又必须重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调查中的高、低收入阶层占人群的比例不足20%,因此,两极生活感受的差异并不是社会的主流。即使如此,在“人生价值实现”这一生命意义的终极命题上,精英们81%的满意度与草根们18%的对比,仍令人感慨。
调查与分析方法:
本报告数据源自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2011年11月份进行的“北上广个人生活感受评价”调查。本调查范围覆盖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传统老城区和已形成都市形态的新城区90%以上的街道及镇。总样本为2001位年龄满16周岁及以上的市民,各市样本量按调查范围内常住城镇人口比例配额,在95%的抽样置信度下,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2.2%。
本调查采用电话访问法收集数据。抽样框以民意中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居民电话访问源码库”建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家庭电话号码为样本。调查中同时采用“生日法”,邀请被抽中家庭中生日最靠近访问当天的成年人接受电话访问,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本次调查样本范围覆盖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段、受教育程度的市民,符合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人口的性别、年龄基本特征。
调查由受访者对指标进行“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的评价选择,并以满意度 、可接受度、不满意度进行评价特性分析。满意度为选择“满意”与“比较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之和;不满意度为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之和;可接受度为选择“满意”、“比较满意”与“一般”的受访者比例之和。
本次报告着重分析各收入人群的评价特点。收入分类根据背景信息“将本地的个人收入水平从低到高分成1-10共10个值,您给自己打多少分(整数)”一题中受访者的作答情况进行分类:“低收入者”指打分为“1分”、“2分”的受访者;“中低收入者”为“3分”、“4分”的;“中等收入者”为“5分”、“6分”的;“中高收入者”为“7分”、“8分”的;“高收入者”为“9分”、“10分”的。
除了抽样误差之外,访问用语及实际操作均可能对民调结果产生影响,如加大误差或引起偏见。
具体抽样方法请参见中心网站(www.c-por.org)上“我们的方法”;完整数据请查阅中心网站“数据库”。
(项目负责人:黄庆均 执笔人: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