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2009年度广州个人生活感受公众评价

发布日期:2009-11-30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2009年9月进行了“2009年度广州个人生活感受公众评价”调查,旨在了解广州市民对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两方面的感受,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反映不同群体的生活感受特点及社会情绪特征。

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访问了广州市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黄埔六个中心城区的1016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的市民。

调查内容共包括12项评价指标,其中经济生活6项,包括“个人收入”、“挣钱机会”、“就业状况”、“劳保福利”、“住房状况”、“个人经济地位”;社会生活6项,包括“工作状况”、“个人的业余生活”、“人际关系”、“人身安全保障”、“人权保障”、“个人社会地位”。

调查报告以满意度、可接受度、不满意度为分析衡量标准,满意度为“满意”与“比较满意”的比例之和,如超五成则表示市民持肯定的正面表态;可接受度为满意度与“一般”的比例之和,如超五成则表示市民持认可的中性表态;不满意度为“不满意”与“不太满意”的比例之和,如超五成则表示市民持否定的负面表态。

一、个人生活感受总描述

1、整体评价:以中性偏正面居多。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个人生活感受总体在市民的可接受范围之内,所有12项指标可接受度均超过六成五,其中有6项的可接受度在八成以上;但满意度总体不高,只有“人际关系”、“个人业余生活”两项超过四成,其余指标均在两成至三成七之间。

从评价的具体情况来看,可接受度超过五成,满意度在五成以下但高于不满意度,评价中性偏正面的指标有8项,其中社会生活感受类有5项,经济生活感受类有3项;而可接受度、满意度均过五成,评价正面的指标只有社会生活类的“人际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可接受度超过五成,满意度在五成以下且低于不满意度,评价中性偏负面的指标均集中在经济生活感受类,包括“挣钱机会”、“就业状况”、“住房状况”3项。

从动态来看,“挣钱机会”、“人权保障”的满意度较上年有所上升,分别增加了3.8、2.8个百分点;同时,也有3项指标的满意度出现下降,分别为“劳保福利”、“人际关系”、“个人社会地位”,其中“劳保福利”下降比例最大,减少了5.0个百分点。

2、社会生活感受:评价较好,与上年基本持平。

市民对社会生活感受6项指标的可接受度较高,在八成以上,且满意度均高于不满意度。其中,“人际关系”、“个人业余生活”的满意度超过四成,在生活感受12项指标评价中位居前两位(见表1)。从动态来看,所有指标的评价与上年相比均无较大改变。

3、经济生活感受:评价略差,部分指标呈下行

相较于社会生活感受,市民对经济生活的感受略差,6项指标的可接受度没有一项超过八成,均在六成五至七成八之间;而从满意度来看,除“劳保福利”超过三成之外,其余指标的满意度均不足三成且低于不满意度,评价中性偏负面。与上年相比, “挣钱机会”的满意度有所上升,增加了3.8个百分点。此外,对“个人收入”的评价也有所好转,虽然满意度上升比例不高,为1.6个百分点,但不满意度下降了4.8个百分点,且在近五年来首次低于满意度(见图1)。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指标的不满意度有所上升。“劳保福利”的不满意度上升较大,增加了5.7个百分点,与满意度持平;“住房状况”的不满意度上升了4.2个百分点,并超过满意度;“就业状况”的不满意度也上升了3.5个百分点(见表2)。

 


二、不同群体的个人生活感受分析

 1、学历、收入的高低差异与生活感受呈正相关关系,收入水平对生活感受的影响更明显。

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收入越高的市民,对自身“就业状况”、“个人收入”、“挣钱机会”的满意度越高,进而对自身的“工作状况”、“个人经济地位”、“个人社会地位”的满意度也越高,生活感受的评价也越好,而学历、收入越低的市民评价则相反(见表3、4)。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在对“就业状况”、“个人收入”、“挣钱机会”、“工作状况”、“个人经济地位”、“个人社会地位”六项关键指标的评价中,高收入市民的满意度较低收入市民要高17~37个百分点;而高学历市民与低学历市民在同样六项指标上的满意度差异在10个百分点以内。可见,相对于学历的差异,收入的差异对不同群体市民生活感受满意度的影响更大。

2、18~30岁的市民生活感受最好,46~60岁的市民感受最差。

调查发现,在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12项指标的评价中,18~30岁市民评价最好,有8项指标的满意度最高,其中“个人的业余生活”、“人际关系”的满意度超过五成。

60岁以上的老年市民对生活感受的评价较好,有4项指标的满意度最高,分别是“个人收入”、“住房状况”、“个人经济地位”、“个人社会地位”。

46~60岁的市民感觉最差,有8项指标的满意度最低。其中,“个人收入”、“挣钱机会”、“就业状况”三项经济生活感受指标满意度不足两成,而不满意度则超过四成。

31~45的市民评价与总体水平相差不大(见表5)。

3、党政军机关工作的市民总体生活感受最好,无就业或非单位就业的市民感受最差。

在党政军机关工作的市民对12项指标的评价,有10项指标满意度超过五成,远高于不满意度。无就业或非单位就业的市民评价则相反,对多数指标的满意度在三成以下;而不满意度超过三成五的就有5项,均集中在对经济生活感受的评价,其中“挣钱机会”、“就业状况”、“劳保福利”3项指标不满意度超过四成,且高于满意度20个百分点以上。

在其他单位类型工作的市民感受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市民评价较好,有七项指标满意度超过三成;集体或集体控股企业以及私、民营企业工作的市民评价居次,均有6项指标满意度超过三成;在事业单位工作及从事个体经营的市民评价较低,只有5项指标满意度超过三成;而在外商独资或控股企业工作的市民评价最低,仅有4项指标满意度超过三成(见表6)。

4、弱势群体生活感受较差,对经济生活的感受尤甚。

分析发现,月收入在800元以下以及零散就业/失业无业两类弱势群体市民对生活感受的评价远低于总体水平,不少指标的满意度不足一成,而不满意度则超过四成。相对来看,弱势群体市民对经济生活相关指标的评价更低。这从“个人经济地位”与“个人社会地位”两项指标评价中就可看出,两类弱势群体市民对“个人经济地位”的满意度均不过一成五,而不满意度则超过四成;对“个人社会地位”的评价,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相差不大,均在两成至三成之间(见表7)。

从动态来看,两类弱势群体市民对“就业状况”、“个人收入”、的满意度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劳保福利”的评价在今年下降明显,零散就业/失业无业、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弱势群体市民,满意度分别下降了14.4、12.4个百分点(见表8)。

(执笔:王文俊  法学硕士)


附:调查背景资料

1、性别:男【51.5】    女【48.5】                                                 

2、年龄:18-25岁【17.8】26-30岁【18.2】 31-35岁【17.7】 36-40岁【12.7】

41-45岁【8.3】 46-50岁【9.5】  51-60岁【9.9】 60岁以上【5.9】

3、婚姻状况:已婚【70.2】 未婚【26.5】 离异【2.4】丧偶【0.9】

4、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6.1】  高中/职高/技校/中专【34.4】 大专【21.3】 

本科【24.9】  硕士及以上【3.3】

5、职业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单位负责人【1.7】   单位管理人员【11.8】   单位一般办事或工作人员【18.4】 

公务员【2.5】   专业技术人员【13.9】     生产、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2.6】

商业、营销人员【8.1】  个体户【7.1】     服务业(保安、司机)人员【3.0】

军人【0.3】  农民【0.5】自由职业者【7.5】  学生【3.2】   家庭主妇【2.4】

散工、临时工、钟点工【2.2】失业、无业【5.3】离、退休【8.0】 其他【1.5】

6、所在工作单位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党政军机关【3.1】   事业单位【11.5】    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15.0】     

集体或集体控股企业【3.8】  外商独资或控股企业【7.8】  私、民营企业【22.1】

个体经营【14.6】    社会团体【1.7】     以上选项均不适用【20.4】

7、今年以来,月均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所有其它收入)大致是:

800元及以下【12.6】     801-1500元【18.3】     1501-2000元【16.0】   

2001-2500元【10.4】     2501-3000元【12.3】    3001-4000元【10.5】  

    4001-5000元 【8.1】     5001-8000元【7.2】     8000元以上 【4.6】 

[1] 低收入:月收入低于1500元;中低的收入:月收入在1501~2500元;中等收入:月收入在2501~4000元;中高收入:4001~5000元;高收入: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