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民调报告

民间投资的罕见萎缩发出重大信号 | 民意中心评论

发布日期:2023-11-17


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19年以来的五年最低点,与2019年相比降幅高达26%(见图1);10月当月数字也是五年来最差的月份,与上年全国大范围防疫封控的10月相比降幅达14.8%。民间投资萎缩时间长、幅度大的情况十分严重。

民意中心在今年11月份开展的广州200家民企调研发现,今年投资扩张的受访民企仅有19%,明年打算增加投资的也仅为26%;而对明年民间投资,预期下降的受访民企多达42%,预期上升的只有19%。财经新媒体界面新闻在全国开展的400家民企调研也显示,准备扩大投资的企业占比仅为14.8%。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民间投资持续萎缩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1、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必须通过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通过大范围、持续的设备软硬件的更新改造投资,转化到社会生产力中,没有投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只能困在研究室里,无法推动生产力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空话。

2、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经济螺旋下行难以扭转。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先行要素,也是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民间投资在全国总投资中的比例超过50%,民间投资萎缩的直接后果是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导致投资与经济增长螺旋收缩下行。

3、不利于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民生。民企吸收的社会就业达到80%,广大群众、尤其是底层低收入人群,如劳动密集行业工厂的工人、快递小哥、零售店的售货员、饮食店的服务员等低端服务业从业人员,他们的就业、收入、生活水准和生活感受,与民企紧密相连,党和政府的政策温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量民企传递给底层群众的。民间投资萎缩,十分不利于创造社会就业机会,尤其不利于人数众多的广大底层群众的就业谋生。

为什么民间投资持续萎缩、民企不愿投资?从实际来看,有关部门没有切实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党中央的要求,没有抓住症结精准施策、有力施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一论述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破性的理论贡献,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央政治局在对疫后经济恢复作出分析判断后,明确提出“帮助企业恢复元气”。破解民间投资多年萎缩、民企投资意愿低下的困局,关键是贯彻好落实好习总书记的指示和中央政治局的要求。

民间投资萎缩的症结在于,金融机构对民企的信贷收紧,导致金融机构与民企互相把对方视为风险,双方都在主动去风险化,经济运行中出现双向脱钩的明显趋势,投资动能萎缩。

疫情三年广大民企紧跟党中央不惜一切代价防疫抗疫,付出沉重代价,经营收入和效益大幅下滑,更有一批民企和个体工商户关闭结业或破产停业。许多民企、包括疫前银行追着放贷的一批优秀民企,为防疫所付出的代价,在资产负债表上呈现出经营下滑和亏损,更遇到债务偿付困难;疫情造成的民企困境,广泛被金融机构视为经营不良、资产不良、企业不良,金融机构大范围下调民企征信,广泛采取发起诉讼、拍卖资产等信贷收紧措施,直接对一大批民企造成疫后的“二次伤害”。国家金融机关应该彻底查一查这四年来、尤其今年有多少民企受疫情伤害后被下调征信、被收紧信贷。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网站显示,今年3-10月被挂牌拍卖资产的企业数量暴增,是2022年同期的近4倍之多;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今年1-10月涉及破产重整的记录是2022年同期的1.5倍、2021年同期的2.6倍。这表明疫后的“二次伤害”远远超过了疫情的伤害。这就是当下民企投资意愿低迷、投资规模显著萎缩且难以扭转的症结所在。显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与习总书记的“自己人”理念和中央政治局的要求逆向而行。

当前,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主动积极与民企脱钩,许多民企也开始主动积极与银行和金融机构脱钩,双方互相把对方视为风险防范对象而去风险化。

不把钱贷给民企,是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从业人员防范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职业风险的免责红线,从而内生出与民企脱钩、去民企化的强大动能。

今年下半年以来社会经济出现了民企主动积极与银行信贷体系脱钩、去风险化的趋势。疫情中,许多民企防疫抗疫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作出了奉献,但这些付出却导致征信下调、信贷收紧的“二次伤害”,根据现行制度,示众性的征信记录至少保留五年,这对很多民营企业家构成了个人、企业、家庭及事业的终身伤害,他们深感社会不公,也开始将银行和金融机构视为风险来源和风险防范对象,主动积极多方筹资归还贷款,追求贷款清零的经营目标,包括大范围的出让资产、出让股权,直至主动关门停业,彻底结束商业活动。在一些民营企业家看来,玩下去是受罪,不玩是解脱,与金融机构脱钩是好事。今年以来全国信贷数据罕见的一个特点,是民间还贷显著增加,而贷款需求明显不足,这显然是民企主动与金融机构脱钩的结果。

金融机构与民企相互去风险化、相互脱钩,是两者双输,中国社会更是输家。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积累的一大批优质资产被廉价抛售,优质生产力、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缩水贬值,深受重创。另一方面,社会创业精神衰退溃散,民意中心调研发现多达96%的受访民企表示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减弱了。投资是看好未来、购买未来,资产不值钱、创业精神溃散,民营企业家不看好未来,所以民间投资萎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人们,生产力发展不了,是生产关系出了问题,束缚、伤害着生产力。民间投资萎缩时间之长、降幅之大,发出了明确信号:生产关系出了问题,需要改革生产关系。基于疫情伤害而对民企下调征信和收紧信贷,这就是生产关系伤害生产力的焦点,这就要切实用“自己人”的思想去改革生产关系,把民企解放出来。